俗话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俗话,据说是清末民初流行开来的,已经不可考了。
但是但凡俗话都有出处或是讲究,这个“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出自何处已经不可考证,但有何讲究?为什么说钧瓷这么值钱?为什么是“不如钧瓷一片”而不是“一件”?
宋五大名窑中的钧窑,历经千年窑火而不熄,时至今日,当初的五大名窑,江湖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钧瓷。
钧窑瓷器的胎质相比汝窑瓷器,厚重坚实但不乏细腻,扣之有声,清脆而圆润。钧瓷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窑变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钧州(今河南禹州一带)民谚:“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主要特征体现在釉的色彩多变,体现在釉面的质地和色泽上,钧瓷的釉质具有蛋白石一样的质感和光泽,并呈现出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色泽如青玛瑙和蓝宝石般美丽。钧瓷釉面质地细腻,润滑如玉,可谓“似玉非玉,胜似玉” ,古人用厚若凝脂,状如蜡泪来形容钧瓷釉的质地。
钧瓷釉色是自然窑变的釉色,所谓窑变是指瓷器在窑内烧成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具体说是同一种釉料、同一器型、同一种施釉方法在同一个窑炉内烧制而出现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的釉色或意境,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每一件精美的钧瓷窑变色彩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宋代的钧窑,为皇家所垄断。皇家烧制钧瓷,从来不计工本,只追求瓷器的精美。一窑当中挑选出最精美的钧瓷送到宫廷,供皇帝使用和收藏。而对稍有瑕疵的瓷器,则打成碎片,深埋入地下,决不准流入到民间。唐玄宗时期,曾立令“钧不随葬”,宋朝时期,宋徽宗钦命诰封“神钧宝瓷”,钧瓷一度成为“皇家御用瓷”,每年设官窑烧造,精选36件入宫,其余一律砸碎深埋,禁止民间收藏,所以,宋代钧瓷流传于世的都被称为“传世钧瓷”,为无价之宝,目前传世宋钧不足百件,多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
笔者认为,综上可以看出宋代官窑钧瓷一片难求,广为流传的“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即是对宋代官钧价值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