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而烧制过程中仍然难免会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出现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陶瓷都是以洁净整齐为佳的。窑工们之所以发明匣钵(如下图),千方百计地把陶瓷和窑灰隔绝开,就是为了得倒光洁的釉面。
什么是柴烧?柴烧到底好在哪?
督窑官之所以不惜成本地砸掉一切带有铁点、变形以及落灰的器具,就是为了保证出产器皿的“完美”。因为当时人们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带着落灰的、形状不规则的陶瓷就是残次品。
对柴烧的追捧,还得从我们的邻国日本说起。现代柴烧并不仅仅像字面上看到的只是“用柴烧制”这么简单。这个概念源于日本的寂侘美学,烧成的器具多用于茶酒具或是室内陈设。因为柴烧出的作品往往平和、自然,可以很好地烘托出宁静平和地雅致氛围。同时色彩通常也很低调耐看,不会抢去主体物的风头,所以已经在日式生活中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可以说,柴烧已然成为日本陶瓷的一大风格。例如极负盛名的信乐烧、志野烧等都是柴烧的门类。
近几十年,这种审美趣味逐渐经过台湾传入大陆,正好契合了大家近日渐浓厚的,对于专属定制、品质生活和回归自然的追求,于是风靡一时。